<table id="xibtu"></table>
<td id="xibtu"></td>

      1. <td id="xibtu"><option id="xibtu"><b id="xibtu"></b></option></td>
      2. 
        
        <pre id="xibtu"><label id="xibtu"><xmp id="xibtu"></xmp></label></pre>
      3. 您的位置:首頁 >熱點 > 正文

        【老百姓的故事】好姐妹愛種“旮旯田”

        來源:華聲在線2023-03-22 09:25:40

        零陵區珠山鎮村民夏紅玲、涂彥淋,專種大伙不愿種的田——


        (資料圖)

        好姐妹愛種“旮旯田”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陳誠 陳斌

        農機轟鳴,泥浪翻滾。3月20日,永州市零陵區珠山鎮翻身洞村,300畝板田正在翻耕,今年將全部種植雙季稻。

        村支書陳忠實介紹,這片田共涉及210戶村民,其中一戶僅有0.2畝,因為過于分散、離村遠,種田效益不好,大家不愿意種,多年更無人流轉。今年,夏紅玲、涂彥淋把這片田流轉過來,每畝租金200元。

        夏紅玲、涂彥淋是兩名“80后”,分別是珠山鎮諸仙寺村、上玉村的村民,是一對好姐妹,此前她們各忙各的生意。2019年底的一天,兩人聚會時不約而同談到,這些年,當地種田大戶流轉了全鎮大部分集中連片耕地,可一些地處偏遠或零星分散的“旮旯田”,少有人問津。不知流轉過來種糧怎么樣。

        共同的話題引發思考。夏紅玲、涂彥淋分頭深入各村了解情況,反復計算,認為把“旮旯田”流轉過來長期經營,發展農機生產,應該有“搞頭”。

        想法再多,不如行動。2020年,夏紅玲、涂彥淋流轉800畝“旮旯田”,選購農機等,種植水稻。

        知之非難,行之不易。秧苗下田沒幾天,枯萎了一大片,夏紅玲、涂彥淋趕緊請來專家想辦法,及時補苗,總算“有驚無險”;為抗旱,夏紅玲、涂彥淋24小時輪班值班抽水……

        這年,夏紅玲、涂彥淋曬黑了、變瘦了,種糧的收入除去開支所剩不多,但積累了種田的經驗,增添了信心。

        2021年,夏紅玲、涂彥淋添置稻谷烘干機,種田面積增加到1300畝,收入增加不少。

        去年,夏紅玲、涂彥淋流轉更多的“旮旯田”,總面積達2100畝,還聽從專家的建議發展有機稻,種出的水稻品質好、大米銷得俏,實現銷售收入400余萬元。

        今年,夏紅玲、涂彥淋又新增種田面積1000余畝。她們還計劃投資把在珠山鎮翻身洞村流轉的600畝耕地建設成高標準農田。

        關鍵詞:

        最近更新

        色色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