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3月21日訊(記者 趙瞳銥 通訊員 張強)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進入春分節氣后,雨水明顯增多,氣候溫和,陽光明媚,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分如何順應時節養生?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喻斌為大家進行詳細介紹。
春分后氣溫多變,溫度與濕度往往相差很大,會導致人體的陰陽氣血平衡失調。體弱者容易生病,舊病者容易復發。如高血壓、心臟病、眩暈、失眠等均是此時的多發病。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春分時節,人們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節,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乍暖還寒,需春捂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說的就是“春捂”了。春分時節乍暖還寒,氣候多變,溫差較大,人們常常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氣溫回升即減衣,而氣溫忽降,衣服還未加上,這樣易使陽氣受遏,亦易患上感冒、支氣管炎、急性胃腸炎等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素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此時更容易復發。因此,要順應氣候宜適度春捂。春捂主要是對首、足兩頭保暖,此外還講究“上薄下厚”,因為心臟在上身,所以下肢的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分差,褲子要穿厚一點。那么,什么時候特別需要春捂呢?氣溫在攝氏15度以下的時候,還有日夜溫差在8度以上的時候。
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時節,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這是一種正常的季節性變化時出現的生理現象。因此,欲去春困,建議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早睡早起。成年人必須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兒童和青少年則每天應該有9小時的睡眠?!按豪醉?,萬物長”,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
心平氣和,調情緒
中醫學認為,肝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郁,故稱之為“剛臟”,在五行中屬木,為陰中之陽,與春氣相通應。肝喜疏泄厭抑郁,生氣發怒易讓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口苦、納差、腹瀉、失眠等不適。
因此,春分時節要做到心平氣和,保持輕松、愉悅的情緒,從而安養神氣,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而不利于肝氣疏泄,與該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春分時節,春光明媚,鶯飛草長,此時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與好友結伴郊游,多曬太陽,以利于肝氣的疏泄。
省酸增甘,養脾氣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宜少吃酸食,適當進食甜食。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同時,由于肝氣旺,易克脾土,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飲食上此時當多吃甘平補脾之食物,如瘦肉、蛋類、牛奶、蜂蜜、豆制品等;吃時令蔬菜,如韭菜、豆芽、豆苗、萵苣、黃花菜等,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
春分節氣藥膳食譜
淮山茯苓粥
【功效】健脾養胃祛濕。
【材料】淮山20克,茯苓15克,粳米200克,大棗(去核)6枚。
【做法】把材料洗干凈,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味即可。此為2~3人分量。
五指毛桃枸杞烏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50克,烏雞250克,豬瘦肉150克,枸杞子20克。
【功效】補氣健脾,滋補肝腎。
【做法】烏雞切塊洗凈,焯水。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武火煮開,改為文火煮60分鐘,調味即可。此為2~3人分量。
(一審:盧小偉 二審:鄧望軍 三審:石偉)